读书 | 从宇宙大爆炸到未来宇宙,科学探索正改变人类看待世界的方式

[意]罗伯托·巴蒂斯顿 著

李禾子 译

海南出版社出版

什么是时间和空间?它们是如何与大爆炸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什么?我们是星际还是星际物种?宇宙学目前的界限是什么?在未来的几年和几十年里,我们的知识将何去何从?从宇宙大爆炸到未来宇宙,科学探索正在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本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及对于宇宙未来和太空经济的展望,解答诸如生命的起源、能量和暗物质的组成、太阳的诞生和死亡、星际迁移、其他宇宙的存在等棘手问题,探究了一系列源起、发现和认知的转变,了解人类是如何改变对事物的认知,又如何实现转换视角来观察事物的。

>>内文选读:

越过地平线的光,人类翻越知识地平线的历史

拂晓,一个被诗人所歌颂的奇妙时刻,一个划分了先后概念的密集瞬间,黑暗与光明由此分离。太阳抵达之前所绽放的束微光——长久以来,拂晓一直被如此想象、传颂着。那是在我们的地球直面太阳之前提早到达的漫射光。无论是童年时期令我们惊叹的次晨曦,还是从海面甲板上观察到无数次的曙光,或是国际空间站舷窗中因轨道速度而得以欣赏到的每天18次黎明,抑或是小王子那个日出日落随心而定的小星球所带来的想象——拂晓时分,将静止与运动微妙融合。如同荡到点的秋千和不经意间抵达个陡峭下坡的过山车,“拂晓”也意味着即将到来的未知前方。

然而我们都知道,事物的本质与其表象不尽相同。黎明的曙光看起来是在朝着我们奔来,但其实是我们随着地球转动向光而行。升起的是我们,而不是太阳,是我们终于潜行至这颗恒星的光锥之下,从地球每晚为自己投下的阴影中走出。同理,科学也是如此颠覆我们的视角,引导着我们去揭晓那些往往偏离大众常识的真相。

若拂晓意味着开端,那么,希望本书能伴随各位前去探索一系列的起源,揭秘未知,打开视野。我们将从这段旅程中知晓人类对事物的理解如何改变,如何从另一个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

让我们回想一下,早在公元前3世纪,萨摩斯岛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就已经提出太阳相对于地球运动的轴心地位,但未能巩固其论点,也正是因此而被忽视了近20个世纪。从中得以一窥我们自以为是的宇宙中心地位是如何建立起知识探索中难以逾越的壁垒之一的——唯有将其打破,才真正标志着我们跨越了古代文明,迈向现代文明。

在破坏了托勒玫体系的美洲大发现几年之后,地球仍然顽固地坚守在宇宙中心:在它周围旋转着行星、太阳和恒星天球。直到1609年,伟大的伽利略才通过观测证实了哥白尼假说,在开普勒定律和牛顿原理之间建立起了一座真正的桥梁,由此开始逐步拆除我们错误安置的人造基石。不过即使是伟大的哥白尼革命,也曾被当时年代的偏见所禁锢:当时人们普遍相信世界的不变性,无论是凡间或是异界。简而言之,当时的我们仍沉浸在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之中,并借此将身处的世界认定为旅程终点和安稳现世。

此后,一系列轰动的创新科研成果为人类的认知带来了全新突破,将我们从各类迷信中解放。从19世纪下半叶达尔文的物种进化理论,到20世纪初魏格纳的板块构造理论,直至20世纪前半叶哈勃的宇宙学,我们开始逐渐理解进化演变的节奏——无论是与自身相同的生物,还是曾因相对人类而言改变速度过于缓慢而被我们轻易视为静态的非生物。

今天我们已经知晓人类所生活的宇宙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它在百亿年间不停地发展演变,其中的生命与无生命元素皆在不断进化和变异。它的故事如同一本书,其中许多章节尚待写就,而已经完成的部分则仍未被彻底参透。正如伽利略所言,只有熟知其所使用的数学符号和语言,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本书。在这个故事里,人类和地球的章节恐怕只占据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篇幅——尽管这一切在我们自己眼里多么意义非凡。



  作者:[意]罗伯托·巴蒂斯顿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3-11-21 21:29
下一篇 2023-09-15 13: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