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第105期)丨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将更新;八部委:研究推动水泥纳入全国碳市场

2023年,中国不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随着“双碳”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N个配套政策文件不断出台,各地“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及碳达峰方案陆续公布,“双碳”工作将向更深层次推进,进一步影响生产和消费两端。

21碳中和课题组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

本期看点: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黄润秋: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八部委:研究推动水泥纳入全国碳市场;马骏:ESG产品占资管AUM比重较低。 

一、碳中和政策周报

1、解振华: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

近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3年年会开幕式在京举行。

解振华在会上介绍,中国超额完成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的目标。我国可再生能源也实现了新突破。截至今年6月,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了煤电,约占中国总装机的48.8%。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可再生能源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一直以来政府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

2、黄润秋: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8月29日上午,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3年年会“落实昆蒙框架,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黄润秋在致辞中指出,完整有效落实“昆蒙框架”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将落实“昆蒙框架”与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紧密结合,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NBSAP),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工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我国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职责,与国际社会携手努力,持续推动各方面有效落实昆蒙框架和COP15各项决定,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走向恢复之路。

3、八部委:研究推动水泥纳入全国碳市场

近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加强产融合作,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产品推广应用、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等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加快产能置换政策修订,突出市场化调节作用。推动企业绿能核减政策实施,研究推动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绿色电价政策,增强政策协同效应。支持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基金,鼓励建材企业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水泥行业是减污降碳的重要领域,推动水泥行业尽早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更加合理有效配置碳配额。

4、生态环境部: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采取柔性履约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全国碳排放权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将采取“柔性履约政策”,配额缺口大的企业可预支2023年度的部分配额用于当前的清缴。他表示,力争今年年内尽早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近期,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启动了2021、2022年度的配额发放和履约工作,共纳入发电企业2200多家,两年度分别履约、配额清缴时间均截至2023年底,每家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消年度应清缴配额量的5%。为做好企业纾困工作,生态环境部针对全国碳排放权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特别研究制定了“柔性履约政策”,配额缺口大的企业可预支2023年度的部分配额用于当前的清缴,但此政策仅限于2021和2022年度,以后不再实施。目前,已基本完成配额发放,清缴履约工作已全面展开。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到来之际,将迎来CCER重启、碳市场扩容等新变化。经过两年的平稳运行,全国碳市场更加成熟,将纳入更多高排放行业,增加碳市场的活力。

5、七部委发文加快推广有色行业绿色低碳成熟技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联合发布《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支持企业绿色化改造,加快推广绿色低碳成熟技术,引导铜、铝、铅、锌、镁、工业硅等企业开展节能降碳工艺升级改造。加快建设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行业协会开展绿色产品、碳足迹等评价工作,加快制定碳排放系统性管理与技术标准。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有色金属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之一,在“双碳”目标之下加快绿色转型是必要之路,未来有色金属行业应该要加快绿色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二、绿色金融周报

1、马骏:ESG产品占资管AUM比重较低

近日,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3年年会(简称“国合会”)“凝聚绿色共识,助力金融创新”主题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称,我国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已经在全球前列,但资产管理行业ESG产品比重较发达市场低很多。

马骏表示,我国的绿色信贷规模远超其他任何国家的绿色信贷规模。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余额为1.7万亿,全球排名第二。但我国资管行业推出的ESG产品在全行业AUM中所占比重是很低的,按大的一个口径计算约2%,这个比例约是与一些发达市场的十分之一。

马骏认为,强制披露准则没有到位、ESG数据可得性和质量较差、ESG评价方法有待改善、机构内部能力不足和分析人员缺乏等因素,都可能是资产管理ESG产品比重不高的原因。但更主要的问题,还是许多资管机构在领导层面没有对提升ESG的重要性形成共识。提升资管机构董事会层面对ESG议题的关注度,是推动我国资管行业绿色化的关键。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我国在绿色金融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未来相信我国也会在这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与成就。

2、深圳市发行21亿元规模绿色债券

8月29日晚,深圳市2023年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在香港成功定价并发行。此次发行的峰值订单规模达205亿元,是发行规模的4.1倍。其发行债券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发行期限为2/3/5年期。2年期债券发行规模9亿元,定价利率为2.4%;3年期(绿色债券)发行规模21亿元,定价利率为2.55%;5年期(社会责任债券)发行规模20亿元,定价利率为2.75%。其募集的资金将投向教育、清洁交通、水治理、医疗卫生、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除此,此次发行,还成功推出中国内地地方政府的首笔离岸社会责任债券。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再次赴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进一步深化深港两地金融互联互通,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体现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责任担当,进一步丰富了境外市场优质投资产品供给。

3、工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

8月30日,工商银行公布2023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工商银行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科创、普惠、绿色、涉农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6万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量同业双第一;深化绿色金融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绿色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总量与增量均领跑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2.3万亿元,余额、增量保持领先;普惠贷款增速32.2%,涉农贷款增速20%,均处于市场领先。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支柱性产品,工商银行在这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为绿色金融茁壮发展增强自信。

4、农业银行上半年绿色信贷增速34.4%

8月29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成果显示,中国农业银行大力支持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绿色信贷余额3.62万亿元,新增9267亿元,增速34.4%,增量、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农行把握绿色发展机遇,把绿色金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对金融机构助力绿色经济转型具有示范意义。

5、浦发银行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361.69亿元

近日,浦发银行发布2023年半年报。年报显示,上半年,浦发银行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打造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绿色信贷余额5,020.93亿元,较年初增长17.56%,居股份制同业前列。累计向227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361.69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为875.9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承销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含ABN)共计12单,合计承销金额24.78亿元。发行2023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规模300亿元,获得近2.28倍超额认购。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随着监管指导框架不断完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绿色信贷的环境效益也将不断被挖掘。

6、兴业银行上半年绿色融资余额1.8万亿

近日,兴业银行发布2023年半年报。报告显示,绿色银行方面,绿色融资余额1.8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74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29%,新增量占企金贷款新增量的比重达31%。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上,引入“金融活水”是赋能绿色转型的重要一环。金融机构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通过绿色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3-11-21 21:29
下一篇 2023-09-26 04: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