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休眠!天问二号新消息:不去火星,免费搭国外200公斤荷载

自从中国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进入休眠之后,关于火星的消息可以说基本没有了。

这不,来自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表了一篇新研究,通过《天文学杂志》指出了关于天问二号的任务研究,也算是再次开启了关于火星探索的新起点。

因为这一次研究成果,是专门进行对天问二号探测对象的研究,对后续进行相关性任务具有极大的帮助,那究竟研究了什么?下面就一步一步来看看。

祝融号休眠——天问二号迎来新消息

的确,祝融号火星车是我国天问一号任务之中的“重头戏”,不过,自从去年祝融号进入休眠期之后,本身预计在去年12月就要被“唤醒”,结果没有成功。

而通过轨道器的观察情况来看,这是因为祝融号被火星灰尘所覆盖,没有办法进行苏醒。所以,我国一直在继续等待。

但是,对于祝融号多久宣布结束,也可能就是在祝融号最终苏醒节点上宣布,那就是今年12月就是祝融号被唤醒的一个阶段性的时间点,算是进入了倒计时。

没有办法,我国祝融号火星车采取的“太阳能”发电,当火星灰尘被覆盖太阳帆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发电,那苏醒起来也就没有办法了,这里就简单给大家延伸看下就行。

而对于整个天问一号任务来说,的确给我国带来的成果还是不少。

例如: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光谱数据分析发现,沙丘表面富含含水硫酸盐、蛋白石、含水铁氧化物等含水矿物

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海洋沉积岩的岩石学证据,证明了火星北部曾经存在过海洋等等。

这都说明了成就非常显著。

但是,天问二号却不一样了,我国针对的目标不一样了,中国天问二号是要去小行星,而这一次给出的新研究成果,也是关于针对天问二号前往的小行星研究,这一颗小行星名叫“2016 HO3”,它是属于近地小行星。

而且它的运行轨道非常奇特,与地球的运行轨道有接近或相交的情况,并且存在地球相撞的风险。

所以,在发现之后,该小行星也是被列为具有风险的小行星。然而,这一颗小行星也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被称之为“地球准卫星”,如果获取到了,就可能为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所以,我国要进行对小行星的探索。

这一次我国科研人员就是为了去小行星采样的问题,进行了突破性的研究。

通过利用自主研发的精密定轨软件,剖析了测量数据权重,进而精密测定其轨道,估算了雅尔科夫斯基效应,为后面我国执行天问二号任务——更加精确地伴飞,并且实现其锁定,采样返回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所以,成果相当不多,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那为什么天问二号不去火星?

的确,作为天问系列的工程,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去火星,天问二号也应该去才对,毕竟从天问一号的成果大家也看到了,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乘胜追击”加大对火星探索,那才是正确的,其实,天问二号任务虽然不是直接去火星,其实与火星还是存在关系的。

因为天问二号除了进行对小行星研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验证。

因为我国还未执行过关于小行星采样,对采样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小行星与其他的天体也不同,但是与火星存在一定的相似点。

所以,我国希望利用小行星的采样,然后来执行我国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计划的技术验证。天问二号预计在2025年5月实施发射,天问三号计划2028年实施火星取样返回。

所以,其实看上去没有什么关系,还是存在关系的。

而且从成本上来说,在火星采样要求的成本较大,如果技术没有得到验证,万一失败了,那岂不损失很大。

而小行星采样就方便很多了,需要的成本可能并没有那么大,就算是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下一次继续进行就行,所以,天问二号的计划还是相当不错。

天问二号又是全球开放

的确,中国航天发展的模式都是属于“开放”的,无论是探月,探火,还是中国空间站工程等等,都是采取的开放模式。

而这一次,天问二号也公开说明了,预留了200公斤运载能力用于向社会开放搭载,鼓励中外科研机构联合提出载荷技术方案,欢迎国外科研机构参加载荷方案征集,按照“免费搭载,数据共享,经费自担”的原则搭载国外载荷。

所以,中国这一次又是免费开放200公斤荷载,是对国外开放的,希望一起来进行相关性的研究突破,这也是好事情。

这也说明了,中国航天的发展的确与其他国家不一样,什么东西都是开放的模式,都是期待世界其他国家一起来发展。

这个可能让很多人觉得有点“过度”开发,这里只能告诉大家,只有在开放的角度之下,才可能实现更强的技术突破,因为每个国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点,在开放的相互融合之中,也是可以相互学习的,这样必然也可以学到东西。

所以,无论是友好,还是不友好的国家,只要符合中国的要求,我国都是按照标准进行选择,允许。

这下大家回头看到我国空间站,允许17个国家加入,那必然也应该理解,我国所有的航天项目,几乎都是采取这样的模式。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国航天发展速度如此快的原因之一,因为合作了才有进步的空间,而不计那些微小的得失,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当然,如果还是不理解的话,那也没有办法,也只能解释这个样子了。而且,大家也只能讨论,国家的策略是无法左右的。

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本站点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3-11-21 21:29
下一篇 2023-10-14 23:21

相关推荐